分類
家長錦囊

除了成績好、進好學校,孩子還需要甚麼?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撰文:梁嘉敏小姐(Car Car老師)

許多家長都會問全人教育是甚麼?如果從中國人幾千年源遠流長的智慧來說,便是培育孩子的「德、智、體、群、美」;從心理學家的角度來說便是培養孩子的多元智能 (Multiple Intelligence);從教育的角度來說,便是除了知識上的追求外,我們也得培養孩子的價值觀、態度、對藝術和文化的修為、待人處事、解決困難和思考能力等。再簡單一點,從凡夫俗子的角度來說,全人教育便是讓小朋友「瓣瓣掂」,成績好、朋友多、思想正面,音樂運動美術樣樣皆能,您想子女得到全人發展嗎?

多元智能分七類 先天後天培育各佔半

坊間常說多元智能,我們先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全人教育。「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卡納德教授於 1983 年所提出,他發現智能至少可分為七種,分別是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肢體運動智能、人際溝通智能及個人內省智能。

談到「智能」,家長會聯想到天才或者是天賦的才能。究竟智能是天生的,還是經後天培育呢?其實一個人的智能,天生佔一部分,後天也佔一部分,每個孩子天生的智能都有一個範圍,譬如說IQ100-120,哪麼無論您做甚麼,給他多少刺激,他的IQ都不可能高於120,他怎麼也不可能如愛因斯坦般聰明。哪麼,我們還需要培養孩子的多元智能嗎?當然要吧!因為孩子的IQ停留在100,還是發揮到120,便要靠後天的栽培了!

每項智能同樣重要

那該怎樣培育呢?做練習?上課?出外見識?做運動聽音樂?其實各種不同的智能都有不同的栽培方法。學者之所以提出多元智能,是要提醒大家,當父母都想孩子成績好,對孩子的學科,例如中英數加以栽培的時候,千萬別忘了其他的智能對孩子同樣重要,尤其是人際溝通技能及個人內省智能。要是缺乏其中一項,孩子又怎樣在社會上生存呢?因此當我們為孩子挑選課程時,千萬別只選學科班、語言班或認字班,我們應該停一停、想一想,除了成績以外,孩子在哪個範疇還有不足的地方?孩子與人的溝通能力怎樣?分析能力怎樣?個人內省能力怎樣?如果孩子的溝通能力不好,家長是否應該挑選一些讓孩子與人有足夠空間溝通的課程如戲劇班,讓他多一點表達自己呢?

記得筆者所講「多元智能」背後的意義,停一停、想一想,孩子學術以外其他方面的發展吧!

分類
家長錦囊

故事教育 家長可以如何做?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撰文:資深幼兒教育顧問莫萊茵小姐

曾經有不少家長向筆者提問有關說一些很難向小朋友解釋的故事題材,例如涉及死亡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涉及殘殺的《小紅帽》等等。由於故事書的內容是這樣描寫情節,而圖畫更畫得如此像真,小朋友聽了或讀了之後,可能對死亡感到十分恐懼,但又未能表達內心的不安,有些小朋友聽了之後更大哭起來。把原本享受的親子故事時間,結果造成反效果,亦激起了孩子的沉重心理負擔,令家長們都感到內疚和不知怎樣收拾「殘局」。

角色數量少 情節正面

而筆者亦這樣教導家長,第一:下次從選材入手,在圖書館云云眾多的故事中,選擇一些家長評定為符合孩子心智和理解程度的故事。通常是角色數量少、情節正面,或較容易由家長在說故事的互動中,可以讓孩子明白因果和情緒。因為角色數量少的故事,可讓孩子較專注地在故事脈絡中慢慢理解他的內心轉化、行為表現和價值觀。

而故事情節正面,是為孩子建立認識自我、解難、自信、分析力等優質條件,抗衡未來反面題材的故事、故事中壞的處境或現實中面對困難的能力。所以,除非家長確定孩子已儲蓄好以上抗逆的故事和心智經驗,否則,不應在以上先決條件未成熟下,讓孩子接觸恐怖或反面題材的故事。

啟發心智成長 正面人格的原則

第二:從故事帶給小朋友教學的意義開始,一直要緊守啟發孩子心智成長和正面人格的原則!任說故事的人把邪惡和壞人演繹得有多出神入化,也勿忘初衷!故事教學,是聽眾和故事人從直接對景象之描述、聯想到的訊息和背後主旨意義分享,而產生的教與學互動過程。這樣的觀察、描述、意識和互動內容,來自聽眾和故事人當時身心狀態和個人累積之經歷而產生互動。

故事人在教學的角色上非常重要,除了要仔細預備和閱讀故事內容,把重點和背後主旨清楚帶出,更要預備在說故事時,在某情節上引發孩子思考人和事的問題。在描述和氣氛營造中提供價值觀的交流機會,以及最重要的是觀察聽眾聽故事時之反應,而作出深化思考和延續好奇的互動部分。

演繹與互動要具人性化

第三:讓故事人的演繹與互動,都具人性化和性本善的引發功效。不論故事或現實世界,都有不同心理和處境難關讓孩子一一面對,這些都是他們重要的磨練機會,而且比溫室中成長的孩子更幸福、更有力量。而我們當孩子的明燈,就要為他們逐一裝備以後獨自行人生路的能力。所以,我們要慢慢按孩子的生活經驗及心智程度,提供不同層次、不同遭遇或不同人性的故事給孩子聽。

當故事人演繹到壞角色,或心理關口和人性的決擇時,更要繪形繪聲地把良心內心說話,演繹出來;並由故事人以旁白身分,提供孩子參考正面的後果、分析自己與人物及處境的關係。孩子在家長進行故事教育時,提出的任何處境中所作出的決擇,必須是自由的,因為讓孩子在虛擬中得到嘗試、碰釘或舒緩,更重要是讓孩子知道家長的立場,明白家長是開放討論和可以交流的對象!如果孩子從以上的互動引發愛的思考,讓孩子找到自己在這價值觀上的定位,故事人就成功透過故事,為孩子光照出傑出的生命。

分類
家長錦囊

樂於分享 父母先做模範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烏鴉無意中檢到一塊肥皂,牠用肥皂在水池洗擦羽毛後,全身都變得香噴噴,於是打定主意,將這塊肥皂出借給其他動物使用。老鼠、兔子、小猴子和大熊都試過了,最後輪到大象。當大象洗完澡後,肥皂竟然不見了,烏鴉覺得既奇怪又焦急,還以為大象跟牠開玩笑。烏鴉一片好心,跟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好東西,最後東西卻沒有了。我們都知道,肥皂愈用愈小是必然的道理,烏鴉卻沒想到好意分享會失去自己所擁有的。雖然烏鴉是有點不捨得牠的肥皂,但是當牠聞到好朋友身上散發出陣陣的肥皂香,卻很開心,覺得也沒甚麼所謂了。

社會上的一孩家庭愈來愈多,加上父母工作忙,不覺地會以物質作補償,於是孩子更認為一切是自己獨享,別人碰一下也不可以。遇上這情況,父母可以怎麼辦呢?

分享的喜樂,是很抽象的情感,要能真實的體驗,需要歲月伴隨著許多生活事件的累積,不是一朝一夕可成,而最有效的分享教育是父母師長的身教。有一位在出版社擔任總編輯的女士,趁女兒放暑假時帶她回公司。當時,公司的人員正在處理一批捐給偏鄉地區孩子的圖書,數量大約有幾百本。

女兒問她:「媽媽,你要捐那麼多書啊?那麼多書可以賣很多錢呢!這樣妳損失可大了,捐少一點不可以嗎?」那位女士回答說:「沒有人規定我要捐多少,也沒有人要我非捐不可,是我自己願意的。妳在擔心甚麼呢?」小女孩說:「我怕妳把書都捐光了,我們損失太多,自己就沒錢囉!」「那麼,都不捐了,反正其他小朋友又不是我的孩子,我何必管他們有沒有錢買書看呀?」做媽媽的故意逗女兒。女孩急急的澄清立場:「我不是說都不捐,是要你捐少一點啦!有一些書可以留著以後再慢慢捐嘛!」「以後是甚麼時候呢?」媽媽問,但女孩答不上來。

做編輯的媽媽跟她說:「女兒,如果我將這些書拿去賣錢,賺了錢,我和我們的家人當然開心。但是現在我把書捐出去,會有很多孩子因為有書看而高興,我也會很開心,因為這些書可能讓他們對生活、對未來的想法,對這個世界多了一些希望和夢想,我的開心就不是用錢可以算得出來的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關心和幫助別人,自然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要做與人分享的模範,經常主動地關心和幫助別人。筆者小時候居住的地方住了很多人,就像粵語長片裡說的「一樓十四伙」。雖然人多自然多磨擦,但鄰居都習慣做了好吃的點心就分給大家嚐嚐,還有在日常生活中互借油鹽醬醋等日常用品,這些小事都培養了我們一輩的分享意識。

「樂於分享」重在強調一個「樂」字,為能夠與他人分享而感到由衷的歡樂。只有真正寬容、大方和熱心的人,才會樂於與他人分享,也只有真正自信、善良和胸懷寬廣的人才會樂於這樣做。換句話說,如果孩子能夠做到真正地樂於分享,他們也就擁有了上述所有的寶貴氣質,這比好成績更重要。

分類
家長錦囊

雙管齊下 孩子學得更快更好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撰文:教育專家羅煦鈞校長

我們都明白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學習的速度都會不同。但如果有方法可以令孩子學得更快、更好,一定是家長以至老師都樂於見到的。如何讓小朋友學得更快更好,亦正是不少學者研究的課題。

其中一個影響孩子學習速度的關鍵,是他有多少的已有知識。已有知識即是孩子曾經學過,並且已經掌握了的知識,除了是他從前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得到的知識亦是其中的一部分。

學習如搭棚 逐步打好基礎

近代被受重視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 (Lev Vygotsky) 認為,學習的過程就像建構「鷹架」一樣,都是由低至高、由小至大,用一根一根的金屬棒逐步搭建而成的。所謂「鷹架」,相當於中國人所建搭的棚架。當然,搭棚用的卻是竹枝。

用搭棚來形容學習,可以為我們帶來好幾個啓示。首先,打好基礎是重要的;其次,學習要一步一步來,假如一味求快而忽視了某些環節,知識亦不會牢固。再者,只要按步就班地努力學習,一定會累積得愈來愈多的知識。還有,不同人可以搭出不同形狀的竹棚,而知識亦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演變。

只要明白了維果茨基的學習理論,已有知識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已有知識就像已經搭起來的竹棚,而新的知識就是在已經存在的竹棚上再加高和加大。已有知識愈多愈可靠,學習新事物就愈容易,不需要再顧東顧西,學習速度也就更快。

善用空餘時間 擴闊知識範圍

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和所用時間分別不會很大,所以善用空餘時間,對提升孩子的學習表現便變得相對重要了。善用空餘時間並不等於多參加幾個訓練班或多做幾本補充,反而由於學校已經提供的全面而有系統的課程,空餘時間就更應該著重開拓更闊的知識範圍,讓「竹棚」的基礎變得更寬闊。

看圖書、參觀博物館和展覽會、到自然教育徑旅行等,都能讓孩子增廣見聞,擴闊知識範圍。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擁有多一點主導權,選擇做他喜歡做的事。讓小朋友有選擇的空間,亦可以培養他自主學習的能力、自律和責任感,這對他的未來也是重要的。

分類
家長錦囊

甚麼飲品才是健康?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撰文:營養學家及運動教練楊曉澄

小朋友當然喜愛以冰凍的飲品解暑,但你們會否擔心飲品隱藏的糖分過多,從而影響健康呢?

留意包裝飲品營養標籤

當你選擇預先包裝的飲品,緊記留意一下它的營養標籤。首先,果汁味與果茶類等紙包裝飲品,熱量主要來自其糖分。要合乎低糖的標準,以每 100 毫升的飲品為例,少於 5 克糖分可以被界定為低糖的選擇。

天然果汁飲品一定好?

也許你認為天然果汁會比一般紙包裝飲品更好,但原來很多天然果汁飲品,是由濃縮果汁加入糖分混合而成,與鮮榨果汁是截然不同的產品。某些天然果汁會聲稱產品沒有額外添加糖分,令人錯覺沒有糖分在內,對身體更有益處,然而果汁本身所提供的糖分亦不少,所以千萬別以為果汁可代替水分。

究竟多少糖分攝取才算恰當?世界衛生組織近日將每天的糖分攝取量下調,成年人日服逾 6 茶匙即過量﹗以一杯 240 毫升的天然果汁作例子,內含的糖分原來已經有 20 克,即 5 茶匙的糖分。喝一杯已接近一天攝取糖分的上限。

如何才可以飲得健康?

鮮榨果汁可能是較好的選擇,但也要限制每天飲用的份量,需知道一杯鮮榨果汁動輒用上 3 至 4個水果,以 80 毫升代替 1 份水果計算,每天最多飲用 2/ 3杯果汁已經足夠,更理想的做法是將果肉一併「攪拌」,,膳食纖維就不會被隔開,既能促進腸道蠕動,亦可增加飽腹感。

每天應喝多少水分才足夠呢?

每天應喝多少水分才足夠呢? 除了清水、果汁、茶或咖啡,湯水亦可計算入內。

根據 Institute of Medicine 的建議,健康男士一天喝 3 公升(大概 12 杯水),而健康女士一天喝 2.2 公升(大概 9 杯水)便算足夠。其實老生常談的一天 8 杯水,差距不大,但要提醒自己每天定時定量飲用,身體才可真正吸收到水分。

分類
家長錦囊

籌備報讀小一時的四大部署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資料來源:資深親職教育專家Bally

其實升小一真的要比較緊張和多花一點時間準備。問我的話我會建議PN開始就應該要「先分析,後部署」。但如何先分析呢?

其實很多家長都不太清楚香港有幾多種類型的學校,例如原來我們有傳統的政府派位學校、直資學校、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究竟這幾種學校的分別是甚麼?他們的教學理念是甚麼?其實家長的經濟環境或他們期望的理想是入讀哪一類學校?

他們要先了解和分析,就會有一個目標。有了一個目標後,我們會進入下一步,真真正正地親自聽每一間學校的理念。為甚麼我們覺得PN開始就要準備呢?因為原來學校很多時候每年只會進行一次簡介會。這些簡介會很多時候會在同一時間舉行,如果我們在K2那年才去聽,但我們心儀有三間學校,都撞正在同一個星期六同一個時段舉行,家長就已經聽不到。

第二就是原來這些簡介會,會有很多人報名,但只有數百至一千個名額。而他們只是進行一天,那一天內原來有五千多人報名。當有五千多人報名時,可能你會抽不到,就沒有機會去聽,所以我們要準備前一至三年的時間,考慮學校的理念是否合適自己的小朋友。

如果我們已經在頭一兩年都聽得七七八八,聽過了自己心儀學校的簡介會。到了最後一年,我們就要找回自己最理想的一至三間再聽多次,因為近年香港的教學改變得很快,而且也很多。如果我們再聽多次,便有助肯定自己心儀的學校。

很多時候第一次去聽的可能是媽媽,第二次去聽的是爸爸,我們的家庭一定要一致,所以大家去聽理念是很重要的。如果大家都有機會理解到,就要進入第三個部署,家裡人坐下來商量究竟我們想小朋友未來擁有教育的方向是怎樣?

我們究竟想要很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是想要很開心?現在有些學校叫Happy School,亦有很多家長以為Happy School,就等於可能未必有成效。

其實現在有兩大類的Happy School,有些Happy School只有開心,但到時候是追不到小一進度,有些Happy School開心之餘有成效,到時他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挑選自己心儀的學校。因為他入讀到心儀的學校還能追得上,所以家長要了解甚麼叫Happy School,他們的教學理念和成效如何。

當父母達成共識時,我們就要開始真真正正地,挑選一間最適合小朋友的學校。有很多時候父母會選擇最好的學校給小朋友,因為那間是最好的,但其實最好未必是最適合。我們身為父母其實要找一間最適合小朋友的學校,舉一個例子如果小朋友很好動,家長很多時候會覺得我是否要找一間比較傳統的,綁緊他,希望他坐定一點。如果他像「甩繩馬騮」是不行的。又或有些小朋友的英文不太好,我是否應該找一間英文小學給他讀呢?或是否應該找國際學校給他讀呢?

其實大家可以想想如果當那間學校由小一開始,他的學習能力根本未到達學校的主要要求,小朋友根本就不會想上學。如果一個小朋友不擅長英文,擅長中文,而他選了一間英文小學,小朋友根本聽不懂老師說甚麼,他對英文完全沒有興趣。即是我們叫那個小朋友根本不需要來上課,因為他不會學習到老師說的東西,英文一科可以拖垮整個學業及他整個學習興趣。

家長會問如何為之正確?我們用一個大塘小魚或小塘大魚來分析,如果我們讓一個小朋友讀一間學校,他在學習能力和成績方面都是在這間學校的中上等級。小朋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自信心會提升,他不會被比下去。但如果讀一間我們認為很好的學校或是名校,但小朋友的能力根本讀不了,可能會墊底,就會變成大塘的小魚。小朋友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都會很不開心,可能被人看輕。

所以我會建議家長首先如何選一間合適的學校,你要先理解學校的理念,看看學校小一後的程度,你的小朋友在這方面是否合適。在英文、中文、數學方面,是否有足夠能力掌握。如果你覺得都可以的,小朋友現在就正在做這樣事情,他完全應付得到這間就是合適你的學校。

分類
家長錦囊

親子共讀成為壓力?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親子閱讀資深工作者:菜姨姨

有沒有小朋友吵著要你說故事呢?而且要你說不停,你下班回家的時候,他拿著一大疊書,要你把書說完他才肯吃飯,或者要你說到兩個小時。這一個常見的問題,也在我的講座裡經常碰到,各位家長你們試想一下你和小朋友親子共讀,你最希望的是甚麼呢?

你一定是希望留著一個溫馨的回憶,因為他聽你講故事的時候,他特別乖,特別覺得有安全感。但是如果小朋友 反過來將聽故事變成你的壓力,他要你說很多的故事,甚至乎他不肯聽別人說,只想聽你說,好像一種獨佔你的私人時間,我想你要考慮一下怎樣幫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我建議大家在親子共讀的關係裡,用15至20分鐘和小朋友好好分享一個故事,就算半個小時也可以。但你每一天都需要花上兩個小時,把一整本書說給他聽,他還是覺得不足夠,還是要你一直說下去,好像支配著你。如果是這樣,這不是共讀的關係了,是一個家教的關係了。我們要以身作則,要告訴小朋友:「我要有作息時間,今天故事時間是15分鐘,媽媽給你說兩本書,說完之後我們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或者在你玩或吃飯的時候,才去討論剛剛說的那個故事有甚麼信息也可以。」

但是你成為了一個收音機,一直好像錄音機給他講故事,都不是我們做親子共讀想見到的。所以各位家長要記住小朋友要你說故事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們不要因此害怕和小朋友說故事。我們應控制自己的時間,大約半小時內輕輕鬆鬆說完一個故事,然後和他一起吃飯或者去玩,再去討論這個故事。我相信小朋友在一個有質素的共讀關係裡,會更加喜愛閱讀,更加覺得閱讀能帶給他一個新的境界。

分類
家長錦囊

轉季眼睛就敏感?錐形角膜又是甚麼?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資料來源:眼科醫生余泓翰

每逢轉季,小朋友都會捽捽眼,眼痕又流眼水,大多都是眼睛過敏。百分之十至二十的小朋友也有眼睛過敏的情況出現,視乎季節而定,秋冬出現的情況會較嚴重。

小朋友眼睛過敏時,普遍症狀都是眼睛紅、眼腫、經常揉眼、眼痕、流眼水,有時眼皮會出現腫脹情況,眼皮會出現類似濕疹的情況。一般來說,小朋友也會有皮膚濕疹、哮喘或鼻敏感等情況。

眼睛過敏的成因都會與遺傳有關係,另外天氣轉變,濕度及溫度這兩項也有關係。加上空氣污染、家居塵蟎及養寵物,也是一般較常見的原因。

其實大部分眼睛敏感也不會影響視力,但有一小部分小朋友患有較嚴重的眼敏感,長時間也會敏感,並非季節性敏感,有些人的角膜可能會受損、起疤,嚴重的會引致視力受損。

至於,錐形角膜是角膜病變,角膜的弧度通常定了就不會改變,但有小部分人患錐形角膜,角膜弧度會不斷加深。長遠來說,即使患者戴眼鏡或隱形眼鏡,也無法把視力矯正,亦有可能要進行手術,或者治療才可以矯正視力。現時治療錐形角膜,我們會使用一種角膜膠原交聯的手術,可以穩定角膜的弧度,減慢角膜弧度變深的速度。

分類
家長錦囊

甚麼是對話式閱讀?跟小朋友進行對話式閱讀時有甚麼技巧和步驟?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資料來源:教育心理學家沈嘉敏及鄧偉茵

對話式閱讀顧是家長和小朋友以對話的方式進行閱讀,跟傳統伴讀最大的分別就是傳統的伴讀基本上可能是家長和小朋友說故事,或者有些伴讀家長的用意是教小朋友認字,以認字為主。但對話式閱讀好處不是在於認字,而是希望能夠藉著對話的方式讓小朋友和家長建立良好的關係,以及希望能夠幫助小朋友多表達。

對話式閱讀便是由小朋友當一個主動的角色,可以主動發問,透過這些問題、答案去引導他們,加強他們閱讀理解的能力。當家長和小朋友進行對話式閱讀時,可以思考一下要問甚麼問題及進行的步驟是怎樣。家長問問題有很多不同方法,我們會教他提示的框架,框架裡包含5種不同問問題的方法,就是英文縮寫「CROWD」。

C是Completion ,可以用填充的方式問。R即是Recall 回想,回想之前故事是說甚麼。O便是Open-ended questions 開放式,你猜猜之後會發生甚麼事呢?W便是Wh questions,即是六何法,何時、何地、何人等等。最後便是Distancing生活體驗題,究竟我們看的事物和日常生活有甚麼連繫呢?

對話式閱讀也有一個步驟的框架-「PEER」

第一個是引導,也就是問題的種類。第二便是問完之後,可以給予小朋友一些回應

便是Evaluation。Evaluate便是盡量正面鼓勵小朋友,例如他答對了,你說:「你做得很好,很留心聆聽」。如果他答錯也不緊要的,我們也要鼓勵他:「你很努力地嘗試!」然後再嘗試一下在圖書裡尋找答案

然後E便是Expand,小朋友說話句子比較短,我們可以把它擴展,例如加一些形容詞令句子更加豐富。最後便是Repeat,小朋友聆聽完後重覆說出這個故事,那麼便可以提升小朋友的口語能力。

分類
家長錦囊

玩玩具都唔專心,以後學習會更難專心嗎?

家長錦囊

家長錦囊

資料來源: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饒方莉       

有些多家長會發現小朋友4至5歲時,經常玩玩具很不專心 譬如玩一樣玩具2分鐘都未夠,就去玩另一樣玩具,然後令到全屋玩具也拿了出來,但又不收拾。家長就會擔心小朋友現在都這樣不專心,那以後考試或讀書的時候怎麼辨呢?

原來當小朋友的腦部發展未成熟 ,所以他們的專注力會差一點。研究發現靜觀(Mindfulness )可以幫助小朋友提升專注力,特別是訓練他們的前額葉,助他們提升有關功能,令他們專心的情況可以有改善。

有一些靜觀的小遊戲 給大家作為參考,譬如家長可以用一些APP有一些圖示提醒,小朋友可以跟著這些APP,譬如可能有一個皮球,吸氣皮球便會變大,呼氣皮球便會變小。這樣跟著呼吸,訓練孩子專心的能力。然後中間我們加入一個叫作「木頭公仔不許動」的練習,相信很多家長小時候都玩過,但是他不可以動,他要安定坐下來然後便給他看著一個APP,亦有一個時間可以給他看到,究竟可以安定坐下多少分鐘呢?

然後如果小朋友做到的時候可以加入多一項,就是聲音騷擾。譬如可以是一些簡單的聲音,是一些平靜的音樂。如果小朋友再做到,再加入一些難度高一點的,例如卡通片或任何小朋友喜愛的東西,看看他可否在一些騷擾性的環境內安定專注在那個App和自己的呼吸上,來訓練他們的專注力。

第二我們可以嘗試設立一些的規則和視覺的提醒,即是和小朋友說你有一個規則,就是玩遊戲、玩玩具,你要玩完一樣,才開始玩另一樣,而你玩每一樣至少要玩5至10分鐘,你才可轉換玩另一樣玩具。我們可以有一些圖片讓小朋友看到一個玩具,之後收拾一個玩具,接著去玩另一個玩具。然後中間可以寫住有5至10分鐘玩一個玩具。

第三個方法就是一個行為後果如果小朋友能夠專心時,家長可以予以鼓勵告訴給他:「你做得很好啊,因為你很專心!」又或告訴他:「我很欣賞你那份心機,因為你可以安定坐著玩一個玩具,其實你可以在玩玩具中享受更多。」如果小朋友做不到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一個後果,譬如可能和他說:「你玩完一樣,又跳去玩二樣,又跳去玩第三樣。這樣即是你遵守不了規則,那現在我們要暫停一會。」譬如可能有5分鐘的暫停時間,暫時不玩任何玩具,可能又用App幫助他安定坐下來,直至他覺得自己可以專心玩一個遊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繼續玩遊戲了。

第四個方法是我們叫作「星星專注力獎勵計劃」譬如給孩子一個計時器

給他一個時鐘或漏斗,然後小朋友會看著時間做一項他專心的活動,譬如1分鐘、2分鐘,家長可以和小朋友討論,我們就會給孩子一粒星星,放在錢箱裡儲起來。小朋友可以看到自己可以專心多少分鐘,然後這些星星會愈儲愈多,亦都協助孩子令自己更專心。